
家乡的桥说明文9篇
相信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,尤其是在作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说明文,说明文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、本质及其规律性。那么大家知道优秀的说明文是怎么写的吗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桥说明文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家乡的桥说明文1我的家乡在南康,家乡的桥可真不少,有迷人的芙蓉桥,有可爱的东山桥,有雄伟壮丽的南水大桥……但我最喜爱的桥,是蓉江河上架着的一座雄伟壮丽的桥南水大桥。
听外公说,南水大桥过去是一座浮桥,它很窄,只有二米多宽。是用木板铺成的,人走在桥上遥遥晃晃的,像荡秋千一样,真叫人心惊胆寒。老人、小孩过桥,一听到木板发出咯吱声便下得不敢过了。小孩过桥,都得趴在桥上,像小狗一样爬过去,特别是乡下进城卖菜的人,更是难上加难……古老的浮桥给家乡带来了多么大的不便啊!
如今,南水桥旧貌换新颜。瞧,往日的浮桥变成了雄伟壮丽的钢筋水泥桥,桥边宽了,可以并排过3辆车,两边各有人行道。人行道的两边各有桥栏杆,桥栏杆上隔4米就有一个灯柱,灯柱上有漂亮的霓虹灯,到了晚上,南水大桥聚着许多散步人,因此,南水大桥成了人们的休息场所,当你站在桥上往下看,南水桥在灯光的照射下,映照在清澈的芙蓉河水中,显得更加壮丽,桥的两边还装饰这许多广告牌,把南水桥点缀的更加亮丽。早上,南水桥成了热闹的街市,过往的行人,就在南水桥上购买自己所满意的蔬菜。可爱的南水桥不仅把城里人和城外人的交通联系起来了,也把城里人和城 ……此处隐藏4041个字……男人扛起自行车,稳当地走过石桥台阶,然后飞快地骑上,一路铃铛,还不忘跟路旁人家热情地打招呼——“吃饭哉”,一会儿便不见了身影。菜农们在桥边摆了摊,拿着草帽,扇着风,批一件洗得泛白的蓝开衫,穿一双沾满泥土的自编草鞋,坐在台阶上,大声吆喝。放了学的孩子们横冲直撞嬉戏着,老农把摊子护在身后,斥责到:“小赤佬儿,小心点……”孩子们吐吐舌头,书包在身后“啪嗒啪嗒”的,跑远了。
水乡农村的时光,就如乌篷船欸乃的桨声,有声有色;又如桥下无声的流水,不慌不忙。没有勾心斗角,没有利欲熏心,枕河人家的日子就如湖水一般澄澈。
老人爱在茶余饭后,坐在桥头光滑的石栏上,跷着二郎腿,剔着牙,天南地北地聊着,忘了夜色越来越浓。有时候,什么都不讲,享受着夏夜习习晚风,闭眼回忆往事,时间在这里停住了匆匆的脚步。待困意袭来,起身离去,却蓦然瞥见枝头圆月如镜。
几百年来,家乡的桥记录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足迹,或焦急或悠闲,或得意或失意,都被细心地一一收藏,随着岁月的洗濯,沉淀出一种特有的质朴古老的韵味。桥像一位饱含风霜,睿智深刻的老人,用他宽容的怀抱一视同仁地将所有水乡之子容纳,不管衣锦还乡还是落魄归家,他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,观望水的每一次涨退,桃花的每一次开谢,梧桐树的每一次凋零。于是,远在他乡的游子望见了桥,就像回到了家。
绍兴人的一生中,总有那么一座桥。他承载了你生命中某段时光,亘古不退色,直至你消散,在他的某个角落也会有你的气息与身影。他可以不华贵,可以不闻名,但必须足够坚固。他可以让你在某种特定的时刻,想起他,会满含泪水,然后会发呆很久。是的,他本身并没有任何特别,只因为每一个水乡人,用生命中最美好的感情来祭奠他,在心中开成一朵永远不败的花,荼靡不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