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体裁作文 > 散文

臻美儒溪散文

时间:2023-09-24 10:27:52
臻美儒溪散文

臻美儒溪散文

岭南春来早,二月春风和煦,正适合去踏春。年前在儒溪朋友陈旺弟书记的朋友圈,看到儒溪在乡村振兴中,乡村样貌大变样,村道干净整洁,家家成花园,户户有庭院,与我前几次过去见到的儒溪真不一样,本想利用寒假这段时间去造访,可遇上新型冠状病毒肆虐,政府号召大家不要外出,尽量呆在家里,就把去儒溪的行程暂时推后。如今阴霾已去,又逢这个周末阳光明媚,天气和暖,决定驱车前往我心心念念的儒溪。记得初次造访儒溪,是在三年前,当时因为要采写西樵杏林故事,我接到了采访一个名叫赵碧华的90岁老人的任务。那天刚好下着毛毛细雨,天地间四处都是灰蒙蒙的。我根据导航直接到儒溪村委会,因为车技一般,只顾开车,并没有具体观察周围地貌。到达儒溪村委后,由陈书记带路,我们马不停蹄地沿着一条青石板小路往赵碧华家走。午后的时光里,斜风轻拂,淫雨霏霏,雨水打湿的青石板小路的两边,有一些墙砖光洁、非常有气派的现代化楼宇,不时有一些青砖青山墙、碌筒瓦面、木板门的传统建筑扑入眼帘。陈书记指着巷子告诉我,这里就是儒溪村的永平市,西樵四大市之一。

那些木栅栏围护着的老式橱窗,在蒙蒙细雨中显得那样的孤独和寂寥。一点看不出这里曾经的人来熙往,曾经的车水马龙。陈书记接着说,这个永平市当时有个猪肉铺、泰昌粮油店、大生堂、平安堂、正和堂药铺、烟馆、鱼市、当铺、杂货铺、桑市、茧市。那个猪肉铺,一天就卖十几头猪肉;那个大生堂药铺,今天我们要采访的赵碧华已故的丈夫当年就是药铺的坐诊医生。走在青 ……此处隐藏3418个字……儒溪还有很多很多,清五品奉直大夫岑国用轻财重义,济世救贫,死后葬于西樵山云路村九稔岗的岑氏家族墓。其子岑怀瑾清岁贡生,子承父志,建桥修理,教化乡里,清乾隆五十四年倡议建“三湖书院”,介漱芳吟社,白云洞中留存其多处题刻。岑国用留存的屋子“大夫第”在下儒的岑家十二巷6号,为三间两廊锁头屋,花岗岩石墙脚,青砖清水墙,硬山顶建筑。村中还有儒溪石桥、花园地塘、石龙头、儒林首第、方井、阿巴图石碑、关家生祠、流塘村、文魁巷等多得数不清的历史文物和古迹。陈书记说,在乡村振兴中,他们通过挖掘和重新记录等形式,把村里的历史文化作了详尽的梳理,以文化的振兴带动乡村文明乡风的建设。

儒溪是一个纯农业大村,现有农地面积超过7000亩,其中鱼塘5500多亩,耕地约2000亩,以黄骨鱼和葱菜种养为主。为了配合美化乡村,村里把塘头棚进行美化,打造美丽田园。儒溪村现有鱼塘1048个,塘田头棚接近700个,20xx年开始分批统一进行改造塘田头棚。站在村前的榕树下往外看,村外的桑基鱼塘一块块一条条,蜿蜒的河涌被横直有序的塘基划分,在艳阳下,红的、白的、黄的、葱绿的色彩如一幅色彩明丽而又结构了了的水墨画,而那一个个黄色艳丽的小屋子点缀其中,桑基鱼塘变得“顾盼生姿”。“樵山绕水儒风雅,溪塘映翠乐安居。”站在儒溪,我们望得见西樵山,看得见儒溪水,赶得上南海潮,记得住佛山情,“三农”政策在儒溪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根,发芽,开花,结果。几十年来守土尽责的儒溪人,如今迎来了乡村振兴的新机遇,她们善于把握机遇,把儒溪改造为产业兴旺,生态宜居,乡风文明,治理有效,生活富裕的臻美蓝图。“东风洒雨露,会人天地春。”南粤名山下的这颗乡村绿明珠,在省市区镇村的这股乡村振兴的东风吹拂下,臻美的田园水韵正焕发着浓浓的春意。

《臻美儒溪散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